政务信息
白洋淀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泊,也是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保定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保率先突破的决策部署,坚定不移推进白洋淀生态修复与保护工作,累计组织恢复湿地面积81634亩,增加湖滨缓冲带1087.5亩,削减入淀化学需氧量2314吨、总氮(氨氮)178.07吨、总磷57.05吨,实现了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一、深化认识,高端站位,科学谋划生态修复与保护综合治理
保定市委、市政府坚持把白洋淀生态修复与保护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出实招,求实效,大力推进。
一是加强领导。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指示要站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有效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的战略高度,加大工作力度,扎实推进白洋淀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按照时限不折不扣的落实整治要求,并亲自安排部署、研究提升白洋淀生态环境建设水平工作措施,分别赴白洋淀,对涉及的建设项目逐一检查调研,与市环保局和安新县委、县政府研究具体整治措施。安新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多次召开专题会研究分析,县委书记、县长亲自调度,落实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组织县直部门和有关乡镇开展白洋淀淀区环境大检查,排查消除各类环境隐患。建立市、县两级责任明晰,协调配合的工作推进机制,明确由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具体指导、市环保局业务督办,安新县全面落实。安新县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任政委、县长任指挥长的白洋淀生态保护及环境提升指挥部,环保、发改、规划、国土、水利、湿地、旅游、水产、工商、电力等部门和有关乡镇负责人为成员,做到任务、标准、时限、责任四明确,统筹协调白洋淀保护与修复事宜。通过张贴政府通告、召开座谈会、组织安新县所有涉水乡镇、村赴淀区参观等方式,大力宣传白洋淀生态环境修复与保护的重要意义,营造浓厚舆论氛围。
二是做好规划。通过多方协调争取,鉴于白洋淀特殊的区位优势和独特的生态环境特征,国家对白洋淀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非常重视,已经将白洋淀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纳入国家层面的重大专项任务,列为国家“十三五”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实施计划。为确保白洋淀生态保护工作目标一致、步调一致,达到最佳的治理效果,环保部已直接安排中国环境科学院编制白洋淀流域水质达标方案,河北省环保厅负责牵头组织编制白洋淀流域水质达标方案。同时,环保部组织中国环境科学院、河北省环境科学院召开了三次对接会议,研究部署白洋淀“十三五”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实施计划,成立了专家组进行调研论证。保定市环保局牵头编制了《保定市白洋淀综合整治专项实施方案》和《保定市重污染河流攻坚行动方案》,以保定市水污染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名义印发实施。方案主要依据《保定市水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内容,细划了白洋淀整治和河流攻坚内容,明确了完成时限和保障措施。
二、突出重点,综合施治,强力推进白洋淀生态环境污染治理
保定市从流域治理、违规项目整顿和淀区生态建设三条战线,多措并举,强力攻坚,全面推进白洋淀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一)严控上游污染物排放。持续推进落后产能淘汰,取缔关停造纸、印染等重污染企业218家,仅满城区大册营造纸集中区的整治,就减少化学需氧量排放量90%。果断关停了天鹅股份有限公司4条粘胶纤维生产线,每天减少向下游排放高浓度纺丝废水2万吨,彻底消除了对白洋淀的污染威胁。日处理8万吨的保定市银定庄污水处理厂、市区溪源污水处理厂(16万吨/日)和鲁岗污水处理厂(8万吨)提标升级工程均已完工并启用,从试运行情况看,出水水质稳定。安新县第二污水处理厂(2万吨/日)也已建成投入使用。在面源治理上,全市已建成投运41座城镇污水集中处理厂,形成了每天118万吨的污水处理能力,实现了白洋淀上游县级以上城镇和重点乡镇全覆盖。同时,全市向环境直接排水的企事业单位、污水处理厂全部执行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一级A标准,以最严格的标准控制污水进入地表水环境。
(二)大力整治淀区违规项目。按照环保部提出的“疏堵结合、分类施治、强化监管”的总体要求,对所涉及的20个项目实施“四个一批”。一是规范运营一批。对手续完备的荷花大观园,加强监管,确保环保设施正常运行,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二是限期验收一批。环保手续不完善的10个项目已全部完善污染防治设施,市、县环保部门相继进行验收。三是规范完善一批。5个项目纳入安新县《白洋淀淀区农家乐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进行整改,配套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出水达到一级A标准。四是取缔关停一批。对未批先建违法经营,不符合白洋淀产业发展规划、影响白洋淀整体形象的2个项目拆除并恢复原貌;另外2个没有实质建设的项目已经撤销。
(三)加快实施淀区村污水垃圾处理工程。淀区生活污染是影响白洋淀水质的重要因素,围绕“把安新白洋淀打造成天蓝、水清、苇绿、荷红、村美、人幸福的秀美大景区”总体目标,在白洋淀全域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投资5亿多元,在45个淀区村实施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厕所改造、民宿改造、饮水安全、桥梁改造等30多项工程,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达90%以上,生活垃圾定点清运率达100%、无害化处理率达70%以上,并建立长效运营机制。目前,共建成71座污水处理站,铺设31.25万米污水管网,45个村的垃圾中转站和垃圾收集转运设备全部建成并配发到位。
(四)扎实治理淀区高密度养殖。对严重污染水体的高密度养殖开展了三个阶段的“清网”工作,清理网箱网栏266.2万平方米、出鱼1410余万斤,淀区89%的网箱网栏得到了清理,每年减少向白洋淀投放饲料2000余吨。2016年,对景区及主航道相关水域的网围进行了清理,清理面积2300亩。
三、强化保障,严格执法,深入做好白洋淀生态环境监管工作
一是加强监测。在府河望亭断面及上游入境断面、白洋淀核心区等部位建设了水质自动监测站,可以实时监测水质并向省、市监测站传送监测结果。对淀区9个国控、省控监测点及孝义河、府河、漕河、瀑河等入淀河流每月进行采样、监测,汛期加密监测,密切关注水质变化和来水情况。
二是加强巡查。细化巡护方法,制定了水路、旱路共10条巡护路线,不间断的对整个保护区生态进行巡护检查,充分利用GPS、望远镜、照相机等设备,及时、准确的掌握并记录白洋淀野生动植物变化信息。
三是加强执法。对存在未批先建,未验先投等环境违法行为的涉旅建设项目,通过下达限期整改通知、行政处罚决定,以及法院、检察院等不同渠道,坚决依法执行到位。去年以来,对各违法违规建设项目已全部处罚,罚款38万元。同时,由安新县整合旅游局、行政执法局、湿地办等部门力量,成立了综合执法科,配备精干人员,购置专业执法船只,对淀区生态保护进行全天候巡查,对巡护过程中发现的盗挖芦根、捕鸟粘鸟等违法行为,依法严厉查处。
白洋淀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恢复直接关系到京津冀区域的生态环境,是对接京津承载首都功能外溢的重要支撑点。下一步,围绕保护和改善白洋淀生态环境,保定市将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主要入淀河流府河和孝义河整治。对排入府河和孝义河的保定市污水处理厂、高阳污水处理厂在确保达到一级A标准前提下,继续进行深度治理,同时,在保定市区进行截污工程和河道水质改善工程,工程实施后可有效改善河流入淀水质,进一步削减入淀污染负荷。
(二)在主要河流入淀位置建设芦苇湿地生态缓冲区。在府河、萍河、瀑河、漕河汇入的藻杂淀和唐河、孝义河、潴龙河汇入的马棚淀分别建设一套芦苇湿地净化系统,将河水截流,设置闸坝控制,恢复芦苇,把入淀河道下泄水导入湿地系统,扩大水域面积,降低流速,使河水漫流通过芦苇湿地系统,借自然净化改善水质。
(三)建立长效补水机制。加快推进“引黄济淀”项目实施,配合西大洋水库、王快水库“两库”连通后的“穿府济淀”功能,尽快建立起长效补水机制,保证白洋淀生态需水。
(四)淀区生态修复。白洋淀湖泊生物结构的破坏和食物链的断裂造成草型湖泊的水体日益恶化,湖泊生态系统功能逐步退化,向藻型湖泊演化的进程加快,沼泽化趋势明显。因此,继续开展水质较好江河湖泊生态环境保护工程,从流域生态保育角度,针对流域沼泽化和富营养化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生态恢复工程。
(五)推进白洋淀环境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规划实施。为切实保护好白洋淀生态环境, 2015年3月,河北省委、省政府办公厅批准了《白洋淀环境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规划(2015-2020)》,以“引、控、管”为着力点,进行了全面的工程及管理方面的安排,规划10类156个项目,总投资达245.82亿元,力争通过五、六年的努力,使白洋淀生态环境保护再上一个新台阶。
(孟月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