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保定市公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十三五”时期保定市要实现生态环境显著改善,空气质量在京津冀区域率先好转,即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实现重大突破,京津保生态过渡带建设基本完成,大气污染稳定退出全国后十名,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模式初步建立,天蓝、地绿、水清、村美的生态环境基本展现。到2020年,单位GDP能耗降低和主要污染物排放达到省要求,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5%。围绕上述目标,将实施环境支撑战略,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加大自然生态系统修复和环境保护力度,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宜居生态文明新区。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推进大气污染防治
把解决大气污染问题作为首要任务,加强与京津区域联防联控,从根本上扭转雾霾天气频发局面,促进大气质量明显好转。继续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计划,深化“压煤、抑尘、控车、减排、迁企、增绿”各项措施。重点开展集中供热、燃煤锅炉替代改造、燃煤管控、清洁能源推广、环保炉具更换、扬尘污染控制、土小企业及矿山整治、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机动车污染治理、农村污染治理十大攻坚行动。加快推进城市集中供热、供气,淘汰分散燃煤锅炉,消减煤炭消费总量,推进热电企业气化改造;加强扬尘综合治理,对城市道路、建筑工地实施严格抑尘措施;强化机动车污染治理,坚决淘汰黄标车、超标排放车辆;加强企业综合整治,全部淘汰“土小”企业;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强化清洁能源供应,在广大农村深入开展清洁能源替代行动。严格节能环保准入,从根本上抑制污染排放。??
二、实施生态修复工程
加快推进山水林田湖生态修复,深入开展山体恢复、水体污染治理、绿色保护攻坚、农田污染治理、湖泊湿地保护五大行动。??
山体恢复行动。以浅山、丘陵地区、旅游景区和高速公路、国省干道及主要河流沿线为重点,加大山体修复力度,加快矿山生态整治,实施山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强西北部山区的矿山环境保护,强化矿山及工程迹地生态修复,立足优先农业利用、鼓励多用途使用和改善生态环境,合理安排采矿废弃地的复垦利用方向、规模和时序。??
水体污染治理行动。严格饮用水源保护,实施河道流域环境修复和疏浚治理工程,加强重点区域水污染治理,修复域内水体污染,增强其涵养水源和调节区域小气候的能力。新建城区、园区全部配套建设污水处理和中水管道系统,逐步推进市县再生水厂建设。推进水污染综合整治,优化全流域水资源调度,加快首都应急水源地的水质监测体系建设,加强南水北调工程沿线环境风险管理,建立完善的监控体系和应急管理体系。推动拒马河流域京津保六区市县综合治理,共同保护好拒马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在8个山区县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实行退耕还林、退耕还湿,成片建设森林,涵养水源,恢复河流生命,补充地下水。??
绿色保护攻坚行动。加大退耕还林力度,实施造林绿化工程,建设环城市、环乡村、环白洋淀林带,推进城市公园绿地建设,打造京津保生态过渡带,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推动实施“绿满太行”行动,推进山区造林绿化;实施京津保核心区造林工程,逐步提升区域内铁路、高铁、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道、主要河道、南水北调干渠两侧绿化美化水平;在出市口和主要站点等重要地段营造景点,构建特色景观;绿化带外大力发展经济林基地、用材林基地、园艺、花卉苗木基地。努力构建“三网、四带”生态格局,在京津保城市间建成布局合理、结构完整、层次丰富的百万亩生态过渡带。建设野三坡、白石山、狼牙山、白银坨、玉皇坨、虎山等一批环首都国家公园和森林公园。到202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5%,森林蓄积量达到0.17亿立方米。??
农田污染治理行动,深入推进农村面源和农田土壤污染综合整治,强化环境监测,减小污染危害。治理农村面源污染。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鼓励农民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治、生物防治和精准施药等技术控制农业面源污染。鼓励发展规模化畜禽养殖工厂,实现动物粪尿、沼渣、圈舍废弃物制肥的规模化利用,有效治理畜禽养殖污染。继续推进农村户用沼气、大中型沼气设施和集中供气工程建设,推进秸秆等农村废弃物资源化、清洁化利用,不断改善农村居住条件。以重金属污染防治、持久性有机物污染治理、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为重点,实施土壤污染源综合整治。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完善收集和处理设施建设。加强工业固体废物和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和处理处置。对危险废物实施最为严格的管理和妥善的污染控制。??
湖泊湿地保护行动。加大退耕还湿力度,建设湿地公园,重点实施白洋淀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加快实施引黄入冀补淀工程,保障淀区生态调节功能的水源需求。改善白洋淀上游生态环境,加大西大洋、王快水库水源地保护力度,加快上游污水设施的建设,提高入淀水质标准。加强白洋淀湿地保护,严禁在湿地垦荒放牧,杜绝毁林造田、毁苇造田行为。积极修缮、绿化白洋淀环淀大堤,构建多层次的淀区防护林和绿化带,建设生态缓冲区。实施淀区居民搬迁工程,严格控制水区人口。加强水生动植物保护,落实休渔制度,保护鱼类、鸟类资源,维护生态多样性。??
三、推进低碳城市试点??
做好低碳城市规划。继续深入推进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工作,按照低碳理念规划布局城市建设,稳步推进老城区低碳化改造,按照低碳城市的特点和国际标准做好新城区的空间规划,建设低碳建筑展示中心、创新能源中心、低碳生活体验区等功能性项目,全力打造以白洋淀科技城为??代表的低碳新区。
加快低碳城市建设。规划和建设“保定低碳经济示范区”,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低碳产业。力争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建成以培育低碳制造业集群为主题的低碳经济先行区和样板区。建立健全促进低碳产业发展、鼓励低碳产品应用的政策法规体系和市场交易体系。大力开展低碳建筑、低碳交通、森林碳汇等工作,深化低碳城市发展。??
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提倡绿色消费,普及绿色生活方式,积极引导和鼓励市民购买节能、节水产品和可再生利用产品,培养低碳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鼓励绿色出行,倡导市民选择节能环保健康的出行方式。广泛开展低碳企业、低碳园区、低碳社区的创建活动,倡导低碳生活。??
四、促进资源节约利用??
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促进资源集约高效利用,保障自然资本保值增值。??
加强土地集约利用。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严格落实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责任制,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统筹全市建设用地指标,注重市场化调剂使用与重点项目适当倾斜相结合,满足项目用地需求。制定政策激励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加大土地资源的开发、整理和复垦力度,实施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制”,进一步提高建设用地的投资强度和利用效率。??
推进水资源节约利用。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和水资源高效利用,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控制新上高耗水项目,鼓励企业节水技术改造。加快灌区节水技术改造,发展农业高效节水。加大城镇管网改造力度,降低管网漏损率。按照“先入渗、后滞蓄、再排放”的原则,建设城镇滞蓄雨水设施。严格控制地下水超采,开展农业水价、水权综合改革工作,实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和南水北调受水区自备井关停工作。到2020年,地下水压采量达到3.985亿立方米。??
加强能源和矿产资源的节约利用。实施全民节能行动计划,积极推广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提高企业节能降耗水平。加强节能监管,实行能源定额、限额管理,引导全社会挖潜节能。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管理,促进科学合理利用能源,全面开展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加强矿产资源保护开发,提高矿产资源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支持涞源、易县、阜平、唐县四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开展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
构建循环经济体系。严把产业准入环保门槛,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采用先进适用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实施一批重点节能和循环经济示范项目,重点抓好高阳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县和清苑、安新两个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县建设。围绕有色金属可再生资源利用、纸制品回收利用等重点行业领域,建成一批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基地和园区。依托可再生资源能源利用、垃圾分类回收与资源化无害化、产业废弃物交易网络和信息平台建设,构建优质高效、环保安全、布局合理的区域循环经济基础设施体系,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建设“城市矿产”示范基地。??
五、完善生态文明制度??
发挥主体功能区作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基础制度的作用,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强化规划和战略环评,完善政策,推动各地区依据主体功能定位发展。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体系。完善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制度,健全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加强实时在线环境监控。加快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探索建立地区间横向生态保护机制,引导推动生态受益与保护地区、流域上下游之间实施多元化补偿。研究建立京津保区域环境联防联控机制、区域环境联合执法监管机制和污染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健全生态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修复制度,严格环保执法,严肃污染追究。建立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机制,严防公共环境事件发生。落实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