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记者从保定市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厚植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的生态底色和环境特色。去年,我市空气、水、土壤环境持续向好,质量改善成效显著。
让蓝天白云成为“幸福底色”,全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近年来,我市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以巩固空气质量“退后十”为目标,大力推进产业和能源结构优化调整,持续抓好工业炉窑、燃煤锅炉等企业治理提升,强力推进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和新能源重型货车替代,强化扬尘面源污染整治,科学精准应对重污染天气,全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去年,全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74,同比下降1.46%;PM10浓度同比降低1.27%,氮氧化物浓度同比下降5.71%,优良天数230天,优良天数比例63.01%。
8条河流清水入淀,水环境质量实现质的突破。我市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建设雄安新区,一定要把白洋淀修复好、保护好”的指示精神,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系统推进白洋淀上游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2018-2023年投资实施了200个流域治理项目,启动白洋淀上游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水环境基础更加牢固;市生态环境局坚持生态补水,与水利部门建立补水信息共享机制,通过河湖连通实现水系相连,形成多源共济的补水格局,水环境容量更加充沛;开展大清河干流和重要支流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建立断面水质数据分析和超标交办反馈机制,形成覆盖533家涉水排污单位、73个入河排污口、49个国省控断面的全过程监测体系,水环境监管更加完善……通过七年的综合治理,我市去年实现8条河流清水入淀,其中5条为Ⅱ类水质、3条Ⅲ类水质,49个国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100%、达标率100%。
此外,我市坚持源头防控、过程监管,严控土壤污染风险,全市64家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均完成自行监测工作;全市累计完成2620个村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完成率50.7%。2023年,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均为100%,国家地下水环境质量区域考核点位水质保持稳定。
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在坚持改善环境质量的同时,持续推进低碳绿色转型,助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市生态环境局始终把争创国家级试点、承接央企子公司,作为服务全市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成功创建国家“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国家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全国首个排污许可数据质量保障技术方法试点和全国首批全省首个城市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等。在“十四五”以来,先后保障了长城汽车、国际医疗基地等300余个重点项目建设需求;优化执法效能,实施宽严相济的“服务式”执法。率先实行“一处罚一告知”制度,走在全省前列;从政策支持、能力提升、市场培育等多方面入手,推动节能环保产业链发展壮大。截至去年底,我市节能环保企业共208家,营业收入达48.5亿元,同比增长52%。
市生态环境局二级调研员李玉军称,2024年是全市生态环境系统首个“主动服务年”。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全力保障重大项目建设,全力支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