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服务 提效能 优化生态环境执法
清苑区分局环境应急科科长 吴立坤
发布时间:2024-09-19

各位领导、同事们:

大家好!我是保定市生态环境局清苑区分局吴立坤,今年以来,省厅党组多次强调,要把主动服务打造成生态环境系统的突出特征。下面我就聚焦主动服务、优化执法效能、实施宽严相济的“服务式”执法,向领导和同事们汇报一下我的几点体会和思考:

思考一:执法理念方面的转变

转变执法理念。最近,清苑区有一起涉及异味举报的案件,举报反映的是一家有正规手续且治理设施齐全的食品制造企业,该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味道,在气象条件不利的时候,确实会对周边居民造成影响。我们在本次举报案件的处理过程中,首先从作企业的思想工作上入手,让企业意识到维护好企群关系,即有利于企业平稳健康发展,也是创设企业品牌、提升企业形象的有力助益,同时主动帮助企业对异味治理工艺进行再提升。在对举报人进行回访时,我们说明了企业积极改进的具体措施,争取举报人的理解,展现出诚心和耐心,从而很好的化解了双方的对立情绪和矛盾。这是我们从执法者向服务者转变的体现,从前是“管理型”执法,现在是“服务型”执法,既注重依法履职,及时查处违法行为,又注重帮扶指导、服务协调,积极防范化解风险,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提升执法效能。如何创新执法方式,提升环境执法效能是新发展阶段生态环境执法工作持之以恒的课题。近年来,清苑区不断推进和拓展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秸秆禁烧视频监控系统、扬尘防治自动监控系统、工业企业分表计电等非现场监管设施的建设,使我区纳入日常监管的企业基本都已具备“非现场”监管能力,基本实现了“一网统”“时时查”,我们平时不用去企业,坐在办公室里就能远程掌握企业的生产、排污状况,一旦发现可疑的问题线索,执法人员就立即赶赴现场进行核查处理。通过信息化手段的深入应用,大力推行非现场监管的执法方式,让我们真正摆脱了“人海战术”,做到了对企业日常不扰、无据不查,使执法监管更精准、更精确、更高效,对企业打扰更少,大大提升了我们的监管效能。

增强服务意识。在我们最近的一次执法检查中,某铸造企业新安装了一台小型型砂粉碎回用机,微量的颗粒物处于无组织排放状态。问题看似不大,但如果我们日常执法中未能及时发现、及时纠正,企业可能认为随时可以增加需要的生产设备,就会形成不报批就增加设备的风险隐患,最终成为严重的环境违法行为。对此,我们按照《保定市生态环境轻微违法行为免罚清单》免罚情形,按照“轻微不罚、首次不罚、非故意不罚”,既给企业及时预警,也给企业适度容错改正空间。这就需要我们增强服务意识,提前掌握企业资料,列出执法重点,逐工艺、逐环节开展“体检式”服务执法,帮助企业解决潜在的各类环境风险隐患,从而把“主动服务”打造成为我们执法的突出特征。

思考二:工作方法方面的转变

加强学习交流。我们坚持每周召开生态环境执法例会制度,各中队集中汇报上周工作,交流工作经验做法,特别是借这次机会认真讨论执法中遇到的重点问题、典型案例,大家集思广益、群策群力,集体研究解决办法。同时,我们还将政治学习、业务学习和作风纪律警示教育贯穿在例会中,时刻注重提升我们执法队伍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打造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敢担当的生态环境执法队伍。

优选执法方式。我们在日常环境执法监管工作中,严格遵循“日常不扰、无据不查、轻微不罚”的原则,规范使用生态环境执法APP,对于具备非现场监管条件的企业,优先选择非现场检查的方式,最大限度的压减入企检查频次,最大程度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干扰。同时,严格落实轻微违法行为“一次帮扶、两次督导、三次严惩”的工作要求,审慎实施行政处罚,坚决做到帮扶企业有热度、轻微免罚有温度、严格处罚有力度。2023年,我区开展生态环境执法1175家次,利用非现场方式检查710家次,占比60%;发现立行立改问题235个,拟立案处罚问题95个,对24个符合免罚条件的轻微违法行为依法免于处罚。

严管就是厚爱。有些企业只注重经济效益,不注重环境管理的提升,短期内或许能获得一定收益,一旦发生环境违法行为,轻则受到行政处罚,公司名誉受损,企业发展受阻,重则企业相关责任人锒铛入狱,不仅个人终身背负污名,而且还会影响家庭生活和家人声誉。清苑区有一家水泥制品企业在2021年绩效评级过程中,专家组提出有一辆国二排放标准的铲车不符合评级标准,需要及时淘汰。但是该企业在小利益面前抱有侥幸心理,没有淘汰该辆不合格的铲车,并且在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继续使用该车作业,被执法人员发现并立案处罚,致使其绩效等级被降级。当然,这其中也有我们对企业没有盯住、盯紧、盯到底,工作没有做到“到头、到底、到边”,没有完全做到“严管就是厚爱”。

思考三:执法服务方面的转变

创新实践形式。我们多次组织重点行业企业到本辖区或兄弟县区的行业标杆企业进行参观,相互交流学习,通过组织类似的活动让企业走出去学先进、找差距、查不足,从比较中补短板、修漏洞,帮助企业不断提升自身环境管理水平。

拓宽服务路径。我们不定期出台线上“生态环境执法宣传册”,让企业不出门就能了解到最新的环保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以及当前国家、省、市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最新惠企政策,不断提升企业知法、懂法、守法的法律素养,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变被动为主动。我们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线下培训,其中有我们业务科室组织的,也有执法中队组织的,通过现场观摩、案例剖析、法律宣讲等多种形式,向企业划重点、析难点、解难题,提示违法的风险,促进企业规范生产、守法经营。

“服务型执法”不仅是模式创新,更是理念变革。我们要综合运用多样化柔性执法手段,让服务跑在监管前,让监管跑在风险前,帮助企业消除隐患、规避违法,即使犯了错也能明白原因,不会再犯。对初次、不知晓、非故意、危害较轻、及时改正的违法行为,要采用“包容审慎”原则,给予适度容错改正空间。但对于有明显主观故意、违法情形严重、社会影响恶劣的,要果断亮剑、重拳出击。

“服务型执法”就是在坚决守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的基础上,强化服务意识,在执法中体现服务,在服务中实施监管,深入践行说理式执法、柔性执法,打造“靠前服务、主动服务、全面服务”理念,为全面推进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建设、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贡献清苑力量。